作为中国餐饮界"新徽菜"赛道的创新者,小菜园相信:传统美食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的表达。回顾从铜陵街边小店到拥有80+直营门店的中餐上市企业,2024年12月20日港交所的钟声为小菜园敲响时,不仅标志着一个企业的成功上市,更是中餐连锁化进程的突破,同时也印证了小菜园与奥琦玮携手构建的数字化基建对餐饮行业的革新价值。
2024年12月20日,新徽菜连锁品牌小菜园正式登陆港股,成为2021年以来,首家上市的中式正餐品牌!
2013年,小菜园在安徽铜陵成立,定位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客单价在50-70元。创始人汪书高是安徽人,做过厨师、开过菜馆、办过酒店,算是地地道道的餐饮老兵。
不同于传统徽菜“咸鲜、重油、重色、重火”的特色,小菜园提出“新徽菜”的概念,并在传统徽菜风味的基础上,采用了少油、少盐的烹调方式,更注重食物本味与营养健康,更为契合当下消费者绿色健康的饮食理念。
与此同时,小菜园坚持源头直采的方式来保证食材的品质,如“大米”选用五常米,“水”是农夫山泉饮用水,“油”严格执行非转基因食用油,就连“鸡”都是皖南地区山地放养鸡,好米、好水、好油、好食材才让菜品兼具口味与健康。
除了口味与健康上的精益追求,小菜园在进餐环境的打造上也别具风格。据了解,小菜园标准门店约300平米,装饰上多以具备中式古建筑元素的自然景观与木质家具为主,意在为顾客营造自然、舒适、居家、温暖的进餐氛围。
母亲的味道、大众的价格与舒适的环境,让小菜园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青睐。目前,小菜园在全国拥有直营门店680+,遍布14个省级行政区内的148个城市及地区,招牌菜有农家红烧肉、瓦罐汤、地锅仔鸡和徽州臭鳜鱼等。
在传统餐饮运营体系中,"看天吃饭"的粗放管理模式长期存在。在早期扩张阶段,小菜园就敏锐意识到,菜品标准化程度不足导致的新店复制周期长,会员数据难以形成有效洞察,营销活动ROI(投入产出比)低……这些中餐连锁的共性痛点,倒逼小菜园开启数字化转型征程。
与奥琦玮的战略合作成为关键转折点。与奥琦玮南京团队多轮的门店考察、现场调研及人员沟通之后,小菜园最终确定了"门店收银+会员运营两步走"战略:首先以品智收银重构门店运营体系,实现菜品主档的标准化管理;其次通过微生活系统整合全域会员数据资产,这一决策为小菜园后续的规模化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品智收银系统赋能:小菜园构建连锁扩张的数字化地基
众所周知,小菜园门店遍布全国,覆盖不同的省份、地区,而为了适应各个地域不同客群的饮食差异,小菜园各个区域门店的菜品信息会有差异。另外,囿于系统的限制,总部无法对菜品信息和门店权限进行统一管控,每个月财务对账的工作量很大,对账效率低,因而导致总部对数据的了解不够及时。
在品智收银系统与技术人员的支持与共创下,小菜园实现了四个维度的革新:
1、运营标准化:全国门店菜谱主档统一管理,新店开业周期大大缩短;
2、权限统一化:各门店的权限统一管理,财务管理更透明;
3、数据及时化:统可以实时呈现各门店、区域多维度的运营分析报表,决策效率与对账准确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4、会员活跃化:会员调整会员权益,储值模式与积分生态共建,增加客户消费频次和客单价,提高了会员活跃度。
借助微生活会员系统:小菜园打造千万流量的私域增长引擎
结合微生活系统优势与小菜园客户群体的特性,小菜园以"三步走"战略重构品牌的会员体系:
基础建设期:通过"消费即会员"模式快速积累原始会员资产;与此同时,通过“储值会员享有会员优惠价”提升会员储值的额度。数据显示,区域充值实收金额相较上月增长90.88%,区域总消费金额相较上月增长50.14%,前后会员数量更是增长了5.5倍。此外新增会员的二次复购券,核销率较好,不仅提升了桌均,还带动了可观的营收。
价值激活期:2023年底,小菜园明确了上市前的会员存量1000万的目标,积极推动会员权益优化,并全面上线小程序点餐,推动点餐电子化的步伐,半个月自助点餐率从不到10%增长到50%+。
生态运营期:定制化会员系统上线,会员复购频次提升了0.2%,并顺利完成了上市前千万级会员存量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小菜园的数字化不是冰冷的系统替代,而是有温度的连接。当后台系统自动为常点"微辣"口味的顾客推荐新菜品,当智能温控确保每份臭鳜鱼的发酵风味稳定,数字化真正成为了传统美食的守护者。
"做餐饮没有捷径,但可以有智慧的路。"这是创始人汪书高常说的话。从铜陵走向全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小菜园始终在证明:当匠心遇上数字科技,传统中餐不仅能飘香万家,更能创造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奇。在数字化餐饮的新赛道上,小菜园将继续书写属于中国味道的产业升级故事。奥琦玮也希望能在数字化之路上,持续陪伴小菜园走得更快、更稳。